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研究生教学 >> 学硕教育 >> 导师风采 >> 跨文化传播 >> 正文

马兴祥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24-09-22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马兴祥:副教授,博士,硕导,44118太阳成城集团副院长,南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,2012-2013年意大利威尼斯卡福斯卡里大学访问学者,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。


所在硕士点:

      学术硕士:新闻传播学(跨文化传播方向)

      专业硕士:新闻与传播(传播实务方向)


一、科研项目

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《宋代春秋学与正统文学观之嬗变研究》、河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《传播学视域下河北高校课堂信息化教学现状、问题与对策研究》;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《中国近世书画文学文献整理和研究》、《唐宋词乐文献整理与研究》子项目《域外词乐文献整理与研究》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唐宋声诗在韩国的传播与接受研究》、《中国古典“正变”论与当代启示》、教育部重大基地项目“中国文艺思想通史”的子项目《宋金元文艺思想史》,教育部青年项目《宋代雅乐乐歌研究》,参与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项。


二、出版著作

1. 《宋金元文艺思想史》(合著)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22年9月。

2.《北宋<春秋>学与正统文学》(合著),百花文艺出版社,2020年版。

3.《北宋经学与文论》,独著,人民出版社,2011年版。

4.《词林观止》(合著),岳麓书社,2003年版。

5.《大学语文》(合著),科学出版社,2009年版。

6.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》(参编),吉林大学出版社,2020年版。


三、主要论文

1.《韩国乡乐呈才<舞山乡>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考论》(第二作者),《丝路文化研究》,2023年6月。

2.《汉服对外传播的符号学诠释》(第一作者),《采写编》,2023年12月。

3.《媒介使用对青年人亲缘交往的影响》(第一作者),《采写编》,2023年10月。

4.《“超域”的逻辑:跨文化传播中的短视频赋权问题》,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报,2022年第2期。

5.《<钟会论>作者考辨》,《中国语言文学研究》,第一作者,2021年(总第30卷),C刊。

6.《跨文化移情语境下文化图式的启示及调适策略》,第一作者,《采写编》,2021年6月。

7.《跨文化敏感理论模型本土化重构的可行性》,第一作者,《采写编》,2020年2月。

8. 《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失语问题研究》,第一作者,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》,2019年12月。

9.《文化身份对跨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》,第一作者,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》,2019年12月。

10.《跨文化敏感研究》,第一作者,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》,2019年12月。

11.《跨文化维度理论研究》,第一作者,《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》,2019年12月。

12.《来华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对策——以某高校为例》,第一作者,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报(综合版),2019年9月。

13.《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应用》,第一作者,《当代传播》,2018年11月,C刊。

14.《王灼<碧鸡漫志>研究述评》,第二作者,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报(综合版)2017年12月。

15.《中国正史中诗妖类歌谣的创作与解读》,第19届韩国东亚人文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,2018年11月。

16.《韩国学界对古代乐书的整理与研究》,第二作者,《乐府学》,2018年8月,C刊。

17.《徐铉的奉和应制诗及其入宋后的心态变化》,第一作者,《扬州大学学报(社科版)》,2017年11月。

18.《2016-2017年度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综述》,第一作者,《媒介与传播研究发展报告》,吉林大学出版社,2017年12月。

19.《2016-2017年度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研究综述》,第一作者,《媒介与传播研究发展报告》,吉林大学出版社,2017年12月。

20.《宋朝与高丽的政治文化关系及文学交流》,第一作者,《跨文化背景下的汉学研究与汉语国际教育国际论坛文集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,2017年10月。

21.《社科学术研究创新与突破的途径》,《东亚人文学》,2017年10月。

22.《高丽诗话的“解码”与文化主体性的呈现和建构——兼论诗话在韩国高丽朝的本土化问题》,《丝路文化研究》,2017年11月。

23.《论章学诚“文气”说的理论内涵与创新》,第一作者,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》,2017年1月。

24.《韩国学界对古代乐书的整理与研究》,第二作者,《乐府学》2018年第17辑,C刊。

25.《中国古典“势”论研究之反思》,第一作者,《东亚人文学》,2016年6月。

26.《大学古典诗词教学探索》,第二作者,《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报》,2016年6月。

27.《三苏的<春秋>学与其古文理论》,新加坡《儒家文化》,2008年1月。

28.《苏轼的“因物赋形”论》,《河北科技大学学报》,2008年3月。

29.《观物取象说与宋人儒道兼宗的处世心态》,《恒道》,吉林文史出版社,2006年6月。

30.《“造微入神”与“造理入神”——易传之“寂感说”与北宋的艺术思维理论初探》,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》,2006年5月,C刊。

31.《北宋易学中的寂感说及其思想特征》,《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报》2006年3月。

32.《观物取象说与北宋文道关系论》,新加坡《儒家文化》,2005年11月。

33.《从孔子<诗>说到<诗纬>解<诗>》,新加坡《儒家文化》,2004年7月。

34.《“道充中实”与“无意为文”》,《44118太阳成城集团学报》,2005年9月。

35.《欧阳修的经史之学与文章》,《文学与文化》,2004年6月。

36.《朱熹文学思想研究》,新加坡《儒家文化》,2003年1月。

37.《二十世纪朱熹文学研究述评》,《新疆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4期,C刊。

38.《朱熹、杨万里寻盟玉山考》,新加坡《儒家文化》,2001年3月。


四、获奖情况:

1. 第十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(2016-2017)。

2.2011、2015、2019年度优秀教师。

3.2020年度基层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。

4.2022年度44118太阳成城集团优秀党员。

5.2022年第十八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(2020-2021)。